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0:07 点击次数:95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中国历史长河中,才女如星汉璀璨,她们以诗文为剑,刺破封建桎梏,以才情为墨,书写巾帼风华。从卓文君的决绝挚爱,到李清照的婉约愁思;从蔡文姬的乱世悲歌,到上官婉儿的宫廷心曲,十位才女以生命为韵脚,将家国情怀、儿女情长熔铸成千古绝唱。她们的笔锋或犀利如刀,或柔肠百转,在男权社会中劈开一席文脉天地。今日,让我们循着这些穿越时空的诗行,触摸才女们的灵魂温度,探寻哪一首能触动你心底最深的共鸣,成为永恒的“心头朱砂”。
图片
1
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
李清照〔宋代〕
红藕香残玉簟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【作者简介】
李清照(1084-约1155),号易安居士,宋代婉约词派宗主。出身书香门第,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,夫妇二人志趣相投,共治金石之学。靖康之变后南渡,晚年境遇孤苦。其词作以"易安体"独步词坛,善用白描手法抒写真挚情感,语言清丽而意蕴深长,尤擅以寻常物象承载深沉人生体悟,被誉为"千古第一才女"。
【诗词赏析】
此诗以秋日闲愁起笔,通过"红藕香残""玉簟生秋"的感官通感,织就一袭清冷秋意。词人独泛兰舟的孤影与云中雁阵的期待形成时空张力,将相思托付给南归的雁字,却在月满西楼时化作更深的怅惘。下阕转写花水自流的永恒之叹,以"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"道破离人心理共鸣,末句"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"以身体动作写心理波澜,将无形情思化作可触可感的生命律动,较之范仲淹"眉间心上,无计相回避"更添灵动意趣,成就了千古传诵的相思绝唱。
图片
图片
2
悲愤诗(节选)
蔡琰〔两汉〕
汉季失权柄,董卓乱天常。志欲图篡弑,先害诸贤良。
逼迫迁旧邦,拥主以自强。海内兴义师,欲共讨不祥。
【作者简介】
蔡琰,字文姬,又字昭姬(晋时避司马昭讳改文姬),东汉陈留圉人。出身文学世家,父蔡邕为当世大儒。她博学多才,精音律善诗赋,然一生颠沛流离:初嫁卫仲道,夫亡后归宁;东汉末乱离中为匈奴所掳,羁留南匈奴十二载,后得曹操重金赎回,并将其嫁给董祀。其《悲愤诗》与《胡笳十八拍》以血泪控诉战乱之痛,被誉为"建安风骨"的泣血绝唱。
【诗词赏析】
这首《悲愤诗》以董卓之乱开篇,用"汉季失权柄"五字刺破东汉王朝的致命伤。诗中"董卓乱天常"直指权臣篡逆,"逼迫迁旧邦"暗藏献帝西迁长安的屈辱史实。蔡文姬以亲历者视角,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倾覆熔铸一体:当"海内兴义师"的慷慨壮举化作泡影,诗人笔锋陡转,以"志欲图篡弑,先害诸贤良"的冷峻之语,揭露乱世中道德崩坏的深层悲剧。全篇未著一"悲"字,然董卓暴行、义军溃散、贤良罹难的层层铺叙,恰似千钧笔力,将个体血泪镌刻进历史长河,成就了建安文学中罕见的史诗性现实主义力作,被誉为“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叙事诗”。
图片
图片
3
白头吟
卓文君〔两汉〕
皑如山上雪,皎若云间月。
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。
今日斗酒会,明旦沟水头。
躞蹀御沟上,沟水东西流。
凄凄复凄凄,嫁娶不须啼。
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
竹竿何袅袅,鱼尾何簁簁!
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!
【作者简介】
卓文君(公元前175年—前121年),原名文后,西汉临邛(今四川邛崃)人,祖籍邯郸冶铁世家,蜀地巨富卓王孙之女。她姿容娇美,精通音律,善抚琴,位列中国古代四大才女。十七岁守寡后,她冲破礼教束缚,与司马相如私奔,以当垆卖酒自立。面对司马相如仕途得意后的负心之念,她以《白头吟》明志,终令丈夫羞愧回心。其诗作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,既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,亦展现汉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,对后世女性文学影响深远。
【诗词赏析】
开篇以“皑如山上雪,皎若云间月”起兴,借自然之纯洁喻爱情之坚贞。当闻君心生二意,她毅然决然“来相决绝”,不似寻常女子啼哭,而以“沟水东西流”喻情逝难追。诗中“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”直抒胸臆,成为千古传诵的爱情誓言。末句“男儿重意气,何用钱刀为”斥薄情,赞真爱无价,语言质朴而意蕴深长。全诗比兴兼用,情感真挚,既见汉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,亦显其维护尊严的刚烈,堪称古代爱情诗中的决绝之音。
图片
图片
4
东征赋(节选)
班昭〔两汉〕
贵贱贫富,不可求兮。正身履道,以俟时兮。
修短之运,愚智同兮。靖恭委命,唯吉凶兮。
【作者简介】
班昭(约45年—约117年),字惠班,东汉史学家、文学家,扶风安陵人。班彪之女,班固、班超之妹。她博学高才,续写兄长班固未竟的《汉书》,开创正史续写之先河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”。曾入宫教授皇后及贵人,号“曹大家”。其赋作承袭汉大赋传统,尤善以述行寄怀,文风典雅中见深沉哲思。
【诗词赏析】
这首《东征赋》以行旅为线,熔铸班昭对人生际遇的深刻体悟。“贵贱贫富,不可求兮”直指命运无常,却以“正身履道,以俟时兮”彰显儒家守正待时的处世哲学。面对“修短之运,愚智同兮”的生命终极叩问,她以“靖恭委命,唯吉凶兮”作答,既含道家顺天知命的通透,更见士人于乱世中的精神坚守。班昭以闺阁之身写家国沧桑,其笔下流淌的不仅是东行路上的风霜,更是汉代知识女性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寻。
图片
图片
5
泰山吟
谢道韫〔魏晋〕
峨峨东岳高,秀极冲青天。
岩中间虚宇,寂寞幽以玄。
非工复非匠,云构发自然。
器象尔何物?遂令我屡迁。
逝将宅斯宇,可以尽天年。
【作者简介】
谢道韫(生卒年不详),东晋女诗人,安西将军谢奕之女,太傅谢安侄女,书法家王凝之之妻。出身陈郡谢氏名门,自幼聪慧有才辩,以"未若柳絮因风起"咏雪典故闻名,世称"咏絮之才"。东晋乱世中,她持刃护孙恩显巾帼气节,诗文承建安风骨,刚健中见深婉,为魏晋女性文学之典范。
【诗词赏析】
《泰山吟》以雄浑笔触开篇,"峨峨东岳高"直指泰山嵯峨之姿,"秀极冲青天"更添凌云气概。诗人以"非工复非匠"赞造化神工,云雾缭绕的岩宇间,道家"寂寞幽玄"之境与儒家"仁者乐山"之思悄然相融。当目睹"器象尔何物"的天地洪荒,谢道韫发出"逝将宅斯宇"的喟叹,既是对乱世纷扰的超越,亦是魏晋士人精神突围的缩影。全篇突破闺阁视角,将个体生命置于宇宙洪荒中叩问,在"云构发自然"的永恒里,寻得安放性灵的天地道场,其气魄不让须眉,尽显名门才女的哲思锋芒。
图片
图片
6
彩书怨
上官婉儿〔唐代〕
叶下洞庭初,思君万里馀。
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。
欲奏江南曲,贪封蓟北书。
书中无别意,惟怅久离居。
【作者简介】
上官婉儿(664年—710年),复姓上官,祖籍陇西郡上邽县(今甘肃天水),出生于陕州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)。她是唐代女官、诗人,宰相上官仪之孙女。因祖父获罪,她幼年入宫为婢,却凭借聪慧善文脱颖而出,得武则天重用,掌管宫中制诰多年,人称“巾帼宰相”。唐中宗时,她被封为昭容,权势更盛,主持风雅,品评天下诗文,对唐代文坛影响深远。710年,她在唐隆政变中陨落,一生如烟花绚烂而短暂。其诗作多应制之作,但《彩书怨》等篇什,以深沉情感与精湛技艺,展现了这位宫廷才女的文学造诣与精神世界。
【诗词赏析】
《彩书怨》以闺中思妇的秋日哀怨起笔,首联“叶下洞庭初,思君万里馀”化用屈原《九歌·湘夫人》的洞庭秋意,借落叶纷飞暗喻时光流逝,更以“万里”之遥,强化相思之苦。颔联“露浓香被冷,月落锦屏虚”以景衬情,露重夜寒,锦屏空寂,被冷屏虚间,尽显独守空闺的凄凉。颈联“欲奏江南曲,贪封蓟北书”虚实相生,江南采莲的欢愉与蓟北边地的苍凉形成强烈反差,思妇欲借曲书传情,却难解相思之结。尾联“书中无别意,惟怅久离居”直抒胸臆,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,道尽长久分离的深切怅惘。全诗对仗工整,语言凝练,虚实相生,情感真挚,既展现了上官婉儿深厚的文学素养,也以其独特的宫廷视角,为唐代闺怨诗增添了新的艺术维度。
图片
图片
7
送友人
薛涛〔唐代〕
水国蒹葭夜有霜,月寒山色共苍苍。
谁言千里自今夕,离梦杳如关塞长。
【作者简介】
薛涛(768年—832年),字洪度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女诗人、歌伎、清客。她幼年随父入蜀,后沦入乐籍,以诗才名动蜀中。韦皋镇蜀时,拟奏授其校书郎,虽未果,“女校书”之名却传扬天下。薛涛与元稹、白居易等多有唱和,诗作托物言志,清俊高洁。她创制“薛涛笺”,风行一时,晚年隐居浣花溪,着女冠服建吟诗楼,以诗酒自娱。薛涛才情卓绝,被誉为“唐代第一女诗人”,其诗作数量、题材、艺术水准皆超侪辈,尤以《送友人》等篇什,情真意切,千古传诵。
【诗词赏析】
《送友人》以秋夜送别起兴,首句“水国蒹葭夜有霜”,化用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意象,以苍苍蒹葭与秋霜,勾勒出清冷孤寂的江畔夜景,暗含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次句“月寒山色共苍苍”,月色与远山浑然一色,更添苍茫辽阔之感,将离愁别绪融入无边夜色。后两句笔锋陡转,“谁言千里自今夕”,以反诘之语慰勉友人,似欲冲淡离别之苦;然末句“离梦杳如关塞长”,却道出关山迢递、梦魂难越的无奈,将离愁推向高潮。全诗以景起兴,以情作结,写景清空如画,抒情委婉含蓄,于层层转折中尽显薛涛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怅惘,堪称唐代送别诗中的深情之作。
图片
图片
8
赠邻女
鱼玄机〔唐代〕
羞日遮罗袖,愁春懒起妆。
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心郎。
枕上潜垂泪,花间暗断肠。
自能窥宋玉,何必恨王昌?
【作者简介】
鱼玄机(约844—868),字幼微,一字蕙兰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晚唐女诗人。她出身寒门,自幼聪慧,五岁能诵诗,七岁能属文,十一岁便得到“花间词派”鼻祖温庭筠的赏识。咸通年间,她嫁与李亿为妾,后因正室不容,被迫出家为女道士,居长安咸宜观。尽管身陷道观,她仍与温庭筠等文人保持交往,诗名远播。然而,鱼玄机因婢女绿翘之死获罪,被京兆尹温璋处死,年仅二十四岁。她的诗作现存五十首,多收录于《全唐诗》,以《赠邻女》《江陵愁望寄子安》等篇什最为人称道,被誉为“唐代第一才女”。
【诗词赏析】
《赠邻女》以邻家女子的口吻,抒写了封建时代女性对真挚爱情的渴求与无奈。首联“羞日遮罗袖,愁春懒起妆”,以“羞日”“愁春”的细腻笔触,勾勒出女子因情伤而憔悴的容颜,暗含对薄情男子的怨怼。颔联“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心郎”,以“无价宝”与“有心郎”的对比,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恋中的困境,物质易得,真情难求。此句语言质朴,却如黄钟大吕,振聋发聩,成为千古名句。颈联“枕上潜垂泪,花间暗断肠”,进一步以“垂泪”“断肠”的意象,渲染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绝望。尾联“自能窥宋玉,何必恨王昌”,则以宋玉、王昌的典故,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自我觉醒,既然无缘得到才子,又何必怨恨负心人?全诗以景起兴,以情作结,语言清丽而意蕴深长,既展现了鱼玄机对封建婚恋制度的批判,也体现了她作为女性诗人的独立意识与觉醒。
图片
图片
9
减字木兰花·春怨
朱淑真〔宋代〕
独行独坐,独唱独酬还独卧。伫立伤神,无奈轻寒著摸人。
此情谁见,泪洗残妆无一半。愁病相仍,剔尽寒灯梦不成。
【作者简介】
朱淑真(约1135—约1180),号幽栖居士,南宋著名女词人,籍贯有浙江钱塘与安徽歙州之说。她出身仕宦之家,自幼聪慧,善绘画、通音律,尤工诗词,被誉为“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”。然其婚姻不幸,所嫁为志趣不合的文法小吏,终致抑郁早逝。现存《断肠诗集》《断肠词》为劫后余篇,其词多抒写个人情感,尤以婚恋不幸之幽怨为甚,语言清丽婉转,情感真挚动人,与李清照并称“词坛双璧”。
【诗词赏析】
《减字木兰花·春怨》以白描手法直抵人性孤寂之境。上片连用五“独”字,如“独行独坐,独唱独酬还独卧”,将孤独具象化为行走坐卧间的无处不在,如匠人榫卯,字字相衔,凿出无形的精神囚笼。“伫立伤神,无奈轻寒著摸人”一句,以“轻寒”暗喻世情凉薄,春日尚且寒意侵骨,况乎人心?下片转写“泪洗残妆无一半”,泪痕冲刷脂粉,既见容颜凋残,更映照出精神世界的崩塌。末句“剔尽寒灯梦不成”,非独夜不能寐,实乃人生大梦难圆,灯芯可剔尽,愁病却如灯花,剪不断,理还乱。全词无典故堆砌,无华丽辞藻,仅以日常动作与细微感知,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愁网,令千年后读者仍能触碰到那颗在婚姻枷锁中泣血的心。朱淑真以女子之身,将封建时代才女“欲寄彩笺兼尺素”而不得的普遍困境,化作一声“此情谁见”的诘问,其艺术感染力,恰似寒灯照壁,孤影长留。
图片
图片
10
南乡子·落花
柳如是〔明代〕
拂断垂垂雨。伤心荡尽春风语。况是樱桃薇院也。堪悲。又有个人儿似你。
莫道无归处。点点香魂清梦里。做杀多情留不得,飞去。愿他少识相思路。
【作者简介】
柳如是(1618年—1664年),本名杨爱,字如是,号河东君,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。她幼年沦落风尘,才貌双绝,工诗词、善书画,与马湘兰、卞玉京等并称“秦淮八艳”。明崇祯年间,她与文坛领袖钱谦益结缡,婚后积极参与复社活动。清军南下时,她力劝钱谦益投水殉国,自己亦欲以身殉明,虽未果,然其气节为后世称颂。其诗作沉雄苍凉,词作婉约中见筋骨,被誉为“铁腕怀银钩,曾将妙踪收”。
【诗词赏析】
《南乡子·落花》以落花为媒,抒写明末遗民的零落之悲。开篇“拂断垂垂雨”将花瓣飘零比作绵绵春雨,一个“拂断”暗含人力难挽的绝望。“伤心荡尽春风语”以“春风语”拟春之生机,如今却被“荡尽”,国破家亡之痛尽在其中。“况是樱桃薇院也”以樱桃红艳反衬庭院凄清,薇院暗用伯夷叔齐采薇典故,寄寓遗民气节。下阕“点点香魂清梦里”将落花魂魄托于幽梦,既见超脱之思,又含无奈之叹。末句“愿他少识相思路”以逆笔写痴情,看似劝落花(或所思之人)淡忘相思,实则道尽乱世儿女“情到深处情转薄”的锥心之语。全词以花喻人,将身世飘零与家国沧桑交织,在婉约词风中注入沉郁顿挫的遗民血泪,堪称明末清初词坛的悲怆绝唱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上一篇:十八个不花钱的养生方法
下一篇:没有了